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 改革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在规则机制、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改革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些天,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取得改革新突破。新一批50多项“湾区标准”通过评审,年底前将向社会公布。小到月饼、凉茶,大到楼房、冷链,随着准入标准统一,执行流程一致,粤港澳三地间的人员、资金、信息的流动速度大大提高,打破流通壁垒,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正加速形成。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 郑文涛: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在更多重点领域继续制定并推出高质量的“湾区标准”,加快建立具有湾区特色、满足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进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要素资源互联互通。 改革,促进粤港澳三地“软联通”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广东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医师、教师等8个领域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业青年 何耀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领域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深港在人才交流方面的政策,让我们研发团队很快壮大起来,科研资金流动也更加方便,我们对科研工作充满了信心。 同时,改革的大幕也在科技领域拉开。在重大项目申报上,破除人才、资金、技术等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壁垒,项目面向港澳科研机构开放;在科技资源上,超算中心等重点科技基础设施,粤港澳三地共享。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正式开港,深圳参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深圳还针对跨境政策供给与衔接性不足等问题,继续推出深港“联合政策包”,提出28条具体举措,并制定申报指南,让科创项目和人才同时享受深港两地的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全新提升。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吴世文: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支撑,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作为主骨架,推动创新资源不断地聚集。围绕着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推动组建了3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高水平的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 用改革绘出民生融合更大的“同心圆”。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内地与澳门签署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正式生效;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通关政策落地实施,粤港澳三地间居民往来更加便捷。眼下,在距离横琴口岸约5分钟车程的“澳门新街坊”项目,来看房的澳门人络绎不绝。“澳门新街坊”是粤澳两地携手合作的首个综合民生项目,在教育、民政、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有序衔接,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澳门居民 高嘉莹:这里有医疗中心、学校、超市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一站式地为我们日后来这里居住、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我们来这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越来越方便,为我们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4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下一步,粤港澳三地将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进一步加强,推出更多改革举措服务科技创新、投融资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强化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的联动发展。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迈入新阶段。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 朱伟: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为主线,聚焦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携手港澳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岩】 ,NIGcvdvevr0
- 百度百科_全球领先的中文百科全书
- 百度知道 - 全球领先中文互动问答平台
- 新闻_YNET.com北青网
- 新闻频道_广州日报大洋网
- 国泰集团回购香港特区政府持有50%优先股
- 东西问|常健:中欧人权思想如何互学互鉴?
- 【非凡新时代】人间奇迹
- 上海:民众在外滩源暖冬嘉年华市集感受夜生活
- 泰国清迈古城水灯节:光影中的神话世界
- 新媒:看好中国机会印尼年轻人兴起汉语热
- 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
- 尹锡悦提名韩国宪法法院院长人选,能否获通过未知
- 传承百年商帮精神第五届“宁波帮”文化节主题晚会举行
- 中国银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郭三野被“双开”
- 66岁武汉“创业红娘”下海创办“老年大学”
- 日欲修法设太空战略基金
- 十年后,为何我们依然需要“读懂中国”?